内乡县深化"放管服"改革,创新推出经营场所产权备案制度,大幅简化办事所需材料。内乡县通过实施“证照联办”服务,优化一站式服务,以及运用大数据赋能营商环境,成功推动市场准入服务从“可办理”到“好办、快办”的飞跃,群众办事流程也由“繁琐填表”转变为“一键即办”,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一、产权备案,从“多头跑腿”到“一键共享”。一是构建三级联动数据库。聚焦企业登记中重复提交产权证明的痛点,联合自然资源局、属地政府等部门,梳理县域内集中办公区、商业街区等场所资源,以不动产单元号为索引,建立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,在线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核验产权信息或产权备案,形成标准化备案数据库。如内乡县蔬菜批发市场推行该模式后,商户办照时间从1天压缩至30分钟,日均发照量增长2倍。二是推行“一纸合同”长效通用机制。明确市场开办者作为产权备案责任主体,要求其提前提交不动产权证、规划许可等材料,由监管部门核验后纳入统一数据库。入驻商户仅需提供租赁合同即可“免证办照”,系统自动调取备案信息核验合法性。如内乡县万德隆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该模式,覆盖120余家商户。三是“承诺+监管”双轨并行。市场开办者需签署信用承诺制度,确保备案信息真实无误,违规者将被列入信用黑名单。监管部门则运用跨部门数据比对、定期抽查等手段实施动态监管,并与住建、消防等部门协同开展实地核查工作。改革举措实施后,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核验效率显著提升,高达80%,成功构建了“一次备案、长期有效、多方协同治理”的良性循环体系。
二、流程重构,从“人工跑腿”到“智能秒办”。一是智能化登记体系实现“三个转变”。核心在于“减材料、减录入”,以此推动政府角色由“被动审批”向“主动服务”的根本转变。变“人工录入”为“智能提取”或“产权备案制度”,系统自动抓取企业名称、经营范围等信息,申请材料精简70%;变“材料上传”为“数据生成”,营业执照、章程等文书由系统一键生成;变“串联审批”为“并联审核”,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环节、当场办结,群众满意度达99.2%。二是集成化服务打造“15分钟办事圈”。线下整合政务资源,设立“企业服务专区”,提供一窗受理、免费刻章等8项集成服务,做到开办、变更、注销高效一件事一次办,提供44个一件事套餐式服务;线上打通市场监管、税务等6部门系统,实现数据实时互通。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和城关镇政务服务大厅配置智能终端设备,推出“同城通办审批”模式,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可就近办理营业执照并当场领证。电子签名、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了审批‘零见面’;智能预审系统确保了审核‘零干预’;自助打照终端则让领证‘零等待’。三是精细化服务兼顾效率与温度。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、产业园区等特殊场景,线上无法核验“房权证”的或者“未办理不动产权证的”经营场所,做好线下产权信息备案。推出了‘帮办代办’和‘延时服务’等措施,专为老年群体和数字障碍者提供贴心支持。同步统一线上线下服务标准,确保电脑端、移动端、窗口端“数据同源、服务同质”。
三、信用筑基,从“严进宽管”到“宽进严管”。一是清单化管理划定“承诺即入”边界。聚焦高频事项,将餐饮、食品销售等85类行业纳入“承诺即入”清单,明确申请条件、核查标准,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。市场主体只需填写‘一表一承诺’,即可免去多项证明材料,材料精简率高达80%以上。例如,内乡县农牧装备园通过该模式,新设企业准营周期缩短95%,全年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5%。二是信用承诺制重塑极简审批流程。依托“信用中国”平台核验企业信用等级,对守信主体实行“三个即时”:即时容缺受理缺失材料、即时核发许可证照、即时推送监管信息。目前,餐饮与食品销售行业已全面推行承诺制,信用承诺的履约率高达98%,而违规率则低至不足0.5%。三是全周期闭环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。我们建立了“前端承诺+后端监管”的机制,实时将承诺信息推送给监管部门,确保在发证后能够迅速开展全面的核查工作。对于守信企业,我们实施“无事不扰”的监管政策;而对于违反承诺的市场主体,则采取撤销许可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以及多部门联合惩戒等分级分类的处置措施,以此倒逼市场主体规范经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