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落实举措

一、把握一条主线,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。聚焦产业、企业、企业家,结合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和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效”改革,着力发展壮大市场主体、壮大规模以上企业。一是深化企业准入改革。加快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区域和事项“两个全覆盖”,将改为备案的事项纳入“多证合一”范围。提高全程电子化应用率,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域、跨部门互认互信,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办“一网通办”“跨省通办”。把银行预约开户等事项纳入“企业开办+N项服务”,释放更多改革红利。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,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,方便企业快捷退出市场。二是深化产品准入改革。稳妥承接省局下放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,持续推动实施“一企一证”“告知承诺”许可制度改革,加强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。持续扩大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覆盖面。积极向县域下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权限。全面推进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告知承诺改革。对放权赋能有关事项各县区市局要按照“三集中、三到位”要求,确保接得住、管得好。三是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。深化政银合作,加强政策服务体系建设,加大对非公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,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。完善专利产出、商标奖励政策,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,稳步推进专利导航项目,服务地方产业发展。深入推进“小个专”党建,实施“两个一百”工程,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小个专党建工作品牌。四是持续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。推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提质拓面,扩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覆盖面,指导县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向市、省级迈进,进一步营造放心消费环境,加快构建消费环境共治格局。健全消费维权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,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文明经营、守法经营、诚信经营的自觉性,着力营造“守信为荣,失信为耻”的社会环境。深入推动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,探索建立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,推动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“关键小事”。

二、坚守四大红线,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统筹发展和安全,守稳筑牢“四大安全”防线,确保不发生系统性、区域性安全事件。一是组织实施市场安全监管提升年活动。突出监管综合管理优势,构建起监管、执法、检验检测、行政许可信息互通机制,切实提升隐患发现率、隐患处置率、线索移交率,非法违法动态清零率,实行清单式、台账式管理,建立详细的风险管理台账。加强与信用监管和执法办案的深度结合,坚决做到整改一批、处罚一批、曝光一批、纳入“黑名单”一批,真正把风险隐患管住、管到位。二是强化风险防控机制。用足监督抽检、风险监测资源,确保重点产品全覆盖,强化飞行检查、体系检查、不良反应监测等针对性措施,切实提高发现风险的能力。完善和落实食品药品、特种设备等安全形势评估机制,评估结果向同级政府报告。创新药品检查方式方法,开展联合检查、飞行检查、交叉检查,增强检查的突击性、靶向性、实效性。加强对县级部门药品监管监督指导,强化信息报送、联合办案等工作衔接,形成药品监管全市“一盘棋”格局。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,建立风险、措施、责任三个清单,实行重点隐患整改销号机制,限期做到全面排查、治理到位。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机制。建立健全约谈、通报和重大线索、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机制,从严压实属地责任。对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,深入剖析、查找监管缺失薄弱环节,举一反三、从严压实监管责任。督促企业完善内部安全管理机制,从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突出城镇燃气等相关重点领域,切实落实法定检验制度。强化新冠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流通使用全过程安全监管。更大力度采取行政执法、行刑衔接、信用惩戒等措施,努力营造重点安全监管领域“不敢违法”“不能违法”“不想违法”的标本兼治效果。四是强化应急处置机制。加快制修订食品药品安全和特种设备、重点工业产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围绕产品追查、流通封堵、事故救援等关键环节,强化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。深入开展应急演练,高质量举办各级各类应急演练,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水平。重视和加强舆情监测,防止误读误报造成不良影响。

三、深化三大战略,为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大动能。围绕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目标,拉升质量高线,大力实施食品安全、知识产权、质量强市三大战略,在副中心城市建设中争先出彩。一是深化食品安全战略。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质提效行动,对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,提质提标,重点围绕“标准制定和风险监测、产地环境净化、农药兽药使用减量、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、餐饮质量安全提升、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、“三小”治理提升、网络食品“净网”、校园食品安全守护、优质粮食工程、进口食品‘国门守护’”等十二项内容实施专项行动,全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,力争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,尽快列入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名单。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,针对我市食品安全形势,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三年攻坚行动,用铁的标准抓食品安全,用铁的手腕整治隐患,用铁的办法实现本质安全,打建结合、以打促建,加快健全食品安全常态化治理机制,全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,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二是深化知识产权战略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和保护,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创新动能。适时出台《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》,逐步建立现代化知识产权制度。引进高水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。深入推进专利转化专项计划,大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,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“入园惠企”行动。持续提高审查质效,推动实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。筹建市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。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两年推进计划,强化全链条保护。深化跨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,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,加大侵权假冒案件查处力度。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商标申请,突出重点抓好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。三是深化质量强市战略。结合“十四五”南阳重点产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,以质量提升行动为载体,加强标准、认证等质量服务供给,促进全市产业、产品、工程、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。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,加快出台《质量提升行动方案》,注重发挥行业“龙头”、“链主”企业作用,通过大型企业配套准入带动中小配套企业质量提升。继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工作,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、综合应用,提高质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水平。大力推进艾制品“一站式”服务站建设,为我市艾制品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加快编制《南阳市质量强市建设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,统筹抓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、政府质量奖评选。开展区域质量、制造业质量、服务业质量“三提升”行动,推动500家以上大中型企业采用卓越绩效模式,指导1000个质量控制(QC)小组实施开展质量攻坚。完善产业计量服务体系,加强民生、环保、医疗领域计量监督检查,开展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以及能源资源环境计量工作,打造计量检定校准公共平台。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等关键需求,加强标准供给,支持南阳企业参与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,以南阳标准“走出去”带动南阳产品、技术、服务“走出去”,积极开展国家、省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活动,提高“南阳标准”影响力。

四、提升三个能力,推进市场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。一是提升智慧化监管能力。坚持向科技要效率,向智慧要效能,加强智慧监管建设统筹,加快科技赋能,切实提高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。将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中的智慧服务、智慧政务、智慧应用等各项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,搭建“市场监管数据中心”和“市场监管调度指挥中心”,集成食品安全监管、药品安全监管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、质量安全监管、信用监管、风险预警等第三方应用模块,实现功能融合、数据共享、统一管理、统一调度,着力构建“一标贯全国、一照走四方、一码识信用、一号保维权、一库清底数、一网抓监管、一图知风险”的现代化智慧监管体系。二是提升检验检测能力。深化检验检测机构改革,优化整合检验检测资源,强化执法监管的技术支撑,搭建服务民生的公共平台。高标准规划建设河南省艾及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,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市场监管工作需求,结合南阳中心城区城市和艾草产业发展规划,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,研究确定项目框架思路和总体建设方案,力争2022年底前并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。加快市食品检测中心项目扫尾进度,确保项目及早建成投用。三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。严格依法履职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。聚焦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,组织好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》学习活动和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全员法治培训。加强市场监管立法工作,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《南阳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条例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。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,动态调整权责事项清单。深化服务型执法,对市场主体实施轻微违法容错和法律风险告知制度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,全面推行市场监管立案法制审查制度,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。推进综合执法。坚决贯彻“市场监管、执法先行”的理念,不断完善执法机构设置和执法制度机制,持续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,科学划分各层级的监管事权,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监管执法的积极性。把执法办案作为县级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,加强对县级执法办案的协调指导,建立跨区域、跨部门稽查办案协调联动机制,对大案要案打破职责与部门界限合力攻坚。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培训、大练兵、大比武活动,推动全系统执法队伍能力与素质明显提升。重拳打击违法。围绕市场环境净化、区域治理提升、防范化解风险等重点任务,聚焦农村市场、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,深入开展“铁拳”行动,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。尤其紧盯危害生命健康安全、侵犯合法权益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出重拳、挥利剑、用重典,查办曝光一批大案要案。强化网络市场监管,开展2022网络市场监管(网剑)专项行动,深化合同、拍卖行业、旅游市场整治,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。牵头抓好全市燃煤散烧治理和烟草市场综合整治,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。

五、实施五大监管,推进市场秩序公平规范有序。一是加强信用监管。牵头实施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做到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。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,开展重点领域信用监管,推动信用监管与食品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深度融合、协同并进。完善信用信息归集、公示、年报、经营者异常名录、失信惩戒、信用修复等基础制度。将信用监管嵌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,综合运用信用公示、守信激励、失信约束、联合惩戒等手段,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精准性、有效性,做到对违法失信者“无处不在”,对诚信守法者“无事不扰”。积极推进信用修复机制建设,鼓励经营者自行提出信用修复。深入推动协同监管,推进违法失信联合惩戒,维护全市市场经济秩序。二是加强公平竞争监管。更好把握资本、数字经济和市场竞争格局等发展规律和趋势,提升竞争监管专业化、科学化、系统化水平。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持续开展政策措施审查清理。聚焦重点行业、民生领域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组织开展执法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虚假宣传、商业贿赂、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。围绕强化反垄断等重点任务,健全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,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线索核查。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。三是加强价格监管。加大对大宗商品和重要工业原材料市场价格监督检查,严厉查处串通涨价、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,做好稳价工作。加强食品、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。加强对教育“双减”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管。深入开展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治理,持续做好水电气暖、银行等相关行业收费监管工作。立足市场监管职能职责,继续开展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。四是加强广告监管。强化广告导向监管,坚决防范假借国家重大活动违规炒作牟利行为。持续清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。强化传统媒体、户外、互联网广告监测和“三品一械”广告审查。组织清理整治校外培训广告。加强对大型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,依法查处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。围绕医疗、药品、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,聚焦变相以“医疗美容”“近视防治”“医疗养生”“金融理财”“电视购物”等节(栏)目形式发布广告的行为。充分发挥广告监管部门服务职能,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。五是加强认证和检验检测监管。加大认证认可、检验检测事中事后监管力度,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,严肃查处资质申请虚假申报、虚假检测、虚假认证、伪造数据、网络售卖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,以行业健康发展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。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,增加绿色、有机等认证产品供给。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,服务小微企业发展。加强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督,保障国家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和产品质量安全。推行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清单管理,规范检验检测市场秩序。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做优做强,促进全市检验检测行业健康发展。